英德中学 2011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练习二
13.下面列举的事例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最早成功的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卢瑟福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发现了中子 D.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14.如图所示,物体 A 和 B 的重力分别为 9N 和 4N, 不计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和一切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秤的读数为 9N B.弹簧秤的读数为 4N C.A 与地面的弹力为 0N D.绳对 A 的拉力及 A 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构想都是能够实现的 B.凡是晶体都表现出各向异性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宏观反映 D.分子间不可能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16.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 (可视为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内能不变 B.内能增大 C.向外界放热 D.内能减小 A B
17.如图所示,实线为方向未知的三条电场线,虚线 1 和 2 为等势线. a 、 b 两个带电量相 同的粒子以相同的速度从电场中 M 点沿等势线 1 的切线飞入,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 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则在开始运动的一小段时间内(粒子在图示区域内) A. a 受到的电场力变小, b 受到的电场力变大 B. a 的速度将减小, b 的速度将增大 C. a 一定带正电, b 一定带负电 D. a 、 b 两个粒子所带电荷电性相反 18.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在阻力不变的水平面受水平拉力作用下运动的速度 v—t 图象,由图 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1
A 0—6s B 0—4s
的 的 小
2m/s 4 6s 的
v A
C. 0—6s D 0—6s 24m
O
B t
的
小 的 的 的
C D. 21
的
α
的
ab cd
定 的 的
ef
ef A. B. C. 0—5s D. 0-1s 34. 有
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
b
t=0 时 1s 时 ef ef 有 3-5s 的 的定 a 的
带
e
B
a
I=0
滑 的
d
f
c
时
F
M
砂 桶
打点计时器
实验小车
2
的实验 带 的实验
的 的 的 的
2
小车
的
F
a b
小木 的
长木板 滑轮的 小 小车的
小车的
(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 A、利用公式 a =
2s ?s 计算;B、根据 a = 2 利用逐差法计算。 2 t T
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_________比较合理。 (4)下表是该同学在 “保持小车质量 M 不变,探究 a 与 F 的关系”时记录了实验数据,且 已将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描点, 做出 a-F 图像;由图线求出小车的质量等于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Ⅱ) .某学习小组用伏安法测量一未知电阻 Rx 的阻值,给 1.2 定器材及规格为: 电流表 A(量程为 0~5mA.内阻约为 10Ω) ; 电压表 V (量程为 0~3V.内阻约为 3kΩ); 最大阻值约为 50Ω的滑动变阻器;
0.2 1.0
·
kg
a/m·s-1
· ·
0.8
·
0.6
·
0.4
·
电源 E(电动势约 3V); 开关 S、导线若干。
F/N 0
0.1 0.2 0.3 0.4 0.5 0.6
(l)由于不知道未知电阻的阻值范围, 先采用如图电路试测, 读得电压表示数大约为 2.0V. 电 流表示数大约为 4.0mA,则未知电阻阻值 Rx 大约为 Ω;
(2)经分析,该电路测量误差较大,需要作改进。请在方框内画出改进后的测量原理图; (3)用改进后的电路进行测量,其测量值 (填“等于”“小于”“大于” 、 、 )真实值。
A
– + –
V Rx
+
-
+
3
35. (18 分)如图所示,在第一象限有垂直于 xoy 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 m,电量 为+q 的粒子从 O 点沿 y 轴正方向以速度 v 射入磁场。 测得它通过通过 x 轴的 C 点与点 O 的 距离为 L(不计重力,。 ) 求(1)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及粒子在磁场做圆周运动运动的周期 (2) .若其它条件不变,粒子从 O 点出发,运动了 t =
3πL 时加上某一方向的匀强电场后粒 8v
y
· · v · · O L · · · · ·· C · · · · · B · ·
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及粒子与 x 轴的交点位置。
x
36. 如图,两个小球 A、B 质量都为 m=0.1kg,现 A 球被电磁铁吸住而静止状态, A 球与地面 相距 H=1.8m,当 A 球被碰撞时电磁铁立即失去磁性,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 . (1) B 球以水平初速度 v0=8m/s 与 A 球相碰后粘在一起, 若 求两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 (2) 若电磁铁下方有一与 A 球相距 L=0.8m 的固定点 O,开始时 A 球又被不可伸长的轻细绳 系着,绳的另一端系于固定点 O(图中未画出), 此时绳子刚好伸直无拉力,当绳子拉力 T 达到 14mg 时绳子断开. 现 B 球以其它速度水平碰撞 A 球,为使细绳断开时 A、B 粘在一起 做平抛运动,则 B 球 A 球碰撞的初速度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B v0 A
2
O H
4
英德中学 2011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练习二及参考答案
13 D 14 B 15 C 16 A 17 AD 18 AB 19 AD 20 AB 21 BD
34. (Ⅰ)(10 分) (1)控制变量法; (或先保持 M 不变,研究 a 与 F 的关系;再保持 F 不变,研究 a 与 M 的关系) 分) (2 ; (2)a.平衡摩擦力(2 分);b.砂桶的重力 (2 分); (3)B (2 分); (2 分);
(4)0.49Kg—0.50Kg (1)500 (2)如图 (3) 大于 (2 分) (4 分) (2 分)
35. (1)粒子在电磁场的轨迹如图,设轨道半径 R,由几何关系有:
R=
L 2
(2 分)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qvB = m
v2 R
y
(2 分) · · · · A · · B · ·
mv 2mv = 得B = (2 分) qR qL
粒子在磁场圆周运动周期为 T
v
·θ · · o · 1 O
· · C · ·
x
T=
2πR πL = v v
(2 分)
(2)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t =
3πL 3T = 8v 8
0
故粒子速度方向改变 θ = 135 时加上电场后做直线运动,轨迹如图(3 分)
qE = qvB
得 E = vB =
(2 分)
2mv 2 qL
(1 分)
方向为斜向上与水平成 45
0
(2 分)
在 x 轴的交点与 O 点距离 x = R +
2 R = (1 + 2 )
5
L 2
(2 分)
36.A、B 相碰后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v1,由动量守恒
mv0 = 2mv1
得
(2 分) (1 分)
v1 = 4m / s
A、B 一起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t
H=
1 2 gt 2
(2 分) (2 分) (1 分)
'
x = v1t
x = 2 .4 m
(2)设 B 以初速度 v ,与 A 相碰后 A、B 速度 v2 由动量守恒
‘ mv = 2mv 2
(1 分)
绳子最高点刚好断开,A、B 球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
2 v2 T + 2mg ≤ 2m L
(2 分)
解得
v ' ≥ 16m / s
(1 分)
当 A、B 在最低点速度 v3 , A、B 球由最高点到最低点过程,机械能守恒
2mg 2 L +
1 1 2 2 2mv 2 = 2mv3 2 2
(1 分)
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
T ? 2mg = 2m
解得
2 v3
L
(1 分)
v ' ' = 8m / s
v 2 = 4m / s (1 分)
v2 L
得 v = 2 2m / s (1 分)
A、B 一起做圆周运动必满足: 2mg = 2m 因 v2 ?v
''
所以当 v = 8m / s 时 AB 碰后一起做圆周运动到最低点
' ''
(1 分)
即保证 A、B 球被碰后做平抛运动,B 的速度为 v ≥ 16m / s , v = 8m / s (1 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