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英国颁布《济贫法》是在:
A.1834 年
B.1601 年
C.1935 年
D.1883 年 2、德国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率先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是在:。
A.19 世纪 80 年代
B.17 世纪 60 年代
C.20 世纪 30 年代
D.20 世纪 40 年代 3、“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的出现,最早是在:。
A.美国 1935 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
B.英国 1601 年颁布的《济贫法》;
C.贝弗里奇 1942 年起草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
D.日本 1952 年出版的《日本社会保障读本》 4、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依据是 1942 年由贝弗里奇主持起草的研究报告:
A.《新大西岛》
B.《乌托邦》
C.《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
D.《理想国》
5、下列人物中被认为对社会保障做出理论贡献的声名卓著的经济学家是:
A.庇古和凯恩斯
B.柏拉图和莫尔
C.培根和康帕内拉
D.培根和莫尔 6、经济学家通常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将社会保障视为一种:
A.收益分配手段
B.交流沟通手段
C.权力分配手段
D.市场流通手段 7、在中国,1997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新增的社会保障归入:
A.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一级学科
B.政治学门类政策管理一级学科
C.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D.社会学门类社会管理一级学科 8、下列理论中被认为是社会保障学理论基石组成部分的是:
A.社会保障心理学理论
B.福利经济学
C.后备基金理论
D.社会保障伦理学理论 9、社会保障学的专业应用理论问题研究客观上表现为:
A.政策研究
B.文化研究
C.经济研究
D.社会研究 10、社会保障学的管理理论的核心所在是:
A.社会保障财务会计制度
B.社会保障财务统计制度
C.社会保障监控理论
D.政府介入的程度及其调控手段 11、社会保障从 ( ) ,其追求目标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发展变化的。
A.非文化安排到正式文化安排
B.非经济安排到正式经济安排
C.非制度化安排到正式制度安排
D.非政治安排到正式政治安排 12、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解除国民的生存危机是社会保障的( ) 。
A.长远追求目标
B.最高追求目标
C.阶段追求目标
D.最低追求目标 13、社会保障是通过( ) 来发挥其稳定功能的。
A.通过高速发展经济
B.预先防范和及时化解风险
C.疏导心理压力
D.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14、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在政治上有效地调节着( ) 之间的关系。
A.正义与邪恶
B.道德与伦理
C.进步与落后
D.公平与效率 15、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通过营造稳定的( ) 促进着经济的发展。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生态环境
D.心理环境 16、社会保障公平原则的最充分体现,是( ) 体系。
A.建立覆盖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
B.建立覆盖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
C.建立覆盖特殊人群的社会保障
D.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 17、社会保障是国家用( ) 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
A.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
C.教育手段
D.文化手段 18、( ) 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
A.科学技术进步
B.文化教育扩大
C.社会发展变化
D.思想道德演变 19、社会保障的法制性原则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 ) 为依据。
A.守法
B.执法
C.司法
D.立法 20、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伦理基础是( ) 理念。
A.人道主义和公平价值
B.人道主义和效率价值
C.科学主义和公平价值
D.科学主义和效率价值 2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从一种社会政策演变成( ) 等交互作用并相互协调的混合政策,这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A.社会政策与教育政策
B.教育政策与经济政策
C.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
D.社会政策与法律政策 22、就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而言,较为公认的是以( ) 在德国的产生为标志。
A.社会救助制度
B.社会福利制度
C.社会互助制度
D.社会保险制度 23、社会保险制度是与( ) 相适应的正式制度安排。
A.家庭生活;B、;C、;D、
B.工业化
C.农业生产
D.济贫事业 24、在社会保障的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只有( ) 。
A.家庭养老活动
B.优抚安置活动
C.个人积累活动
D.救灾济贫活动 25、社会保险制度的目的在于( ) 。
A.推动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B.提高社会成员的教育水平
C.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D.促进社会成员的自由解放
26、慈善事业时代作为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段,它的社会背景是( ) 。
A.不发达的农牧社会
B.发达的农牧社会
C.发达的工业社会
D.不发达的工业社会 27、在西方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 ) 是一种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
A.保险制度
B.养老制度
C.济贫制度
D.福利制度 28、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确实使社会保障进程产生了质的飞跃,施舍式的社会救助发展成为公民的一种( ) 。
A.法定义务
B.法定权利
C.法定责任
D.法定角色 29、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 ) 的。
A.教育道德结合型
B.科学文化结合型
C.权利义务结合型
D.家庭社会结合型 30、被誉为西方“福利国家橱窗”的国家是( ) 。
A.瑞典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3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将一些社会保障事务交由( ) 来承担。
A.政府或官方组织
B.家庭或私人组织
C.市场或社会组织
D.社区或中介组织 32、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美国的社会经济政策也发生了转变,出现了小政府、大社会、低税收和( ) 的政策发展趋势。
A.局部福利模式
B.全面福利模式
C.无限福利模式
D.有限福利模式 33、智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集中表现在( ) 方面。
A.养老保险基金私营化
B.养老保险基金公营化
C.养老保险基金社会化
D.养老保险基金家庭化 34、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当时充当临时宪法的( ) 为建立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条例》 35、( ) ,国务院发布《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一种待遇特殊的退休制度——离休制度由此确立,并与一般退休制度一起构成了中 国的退休养老制度。
A.1980 年 10 月
B.1960 年 10 月
C.2000 年 10 月
D.2005 年 10 月 36、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基本框架中:( ) 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
A.国家保障
B.城镇单位保障
C.农村集体保障
D.家庭自我保障 37、( ) 年发生的一些标志性事件,显示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自此进入了制度重构时期。
A.1986
B.1990
C.1991
D.1998 38、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第二阶段(1993—1997),以 1993 年 11 月 14 日中共( ) 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 决定》并在其中对社会保障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与原则规范为主要标志。
A.十二届
B.十三届
C.十四届
D.十五届 39、概括而言,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中出现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上( ) 。
A.过分强调公平
B.过分强调效率
C.过分强调速度
D.过分强调法制 40、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将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国家立法规范的层次,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任务, 就是将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 ) 的层次。
A.风俗习惯规范
B.伦理道德规范
C.政府政策规范
D.国家立法规范
二、多选题 1、德国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将社会保障理解为( ) 。
A.社会竞争
B.社会自由
C.社会交换
D.社会公平
E.社会安全 2、在贝弗里奇主持起草的研究报告《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这份报告中,社会保障被首次赋予了( ) 。
A.特殊性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个别性原则
D.类别原则
E.共同原则 3、在贝弗里奇主持起草的研究报告《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这份报告中,社会保障被概括为国民( ) 。
A.在失业时予以生活保障
B.在疾病时予以生活保障
C.在伤害时予以生活保障
D.在老年以及家庭收入锐减时予以生活保障
E.在生活贫困时予以生活保障 4、在香港,官方界定的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并通过向有需要人士直接发放款项的方式提供的福利,其中包括( ) 。
A.综合保障援助计划
B.公共福利金计划
C.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计划
D.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
E.灾民紧急救济 5、香港学者周永新教授等则认为,社会保障包括( ) 。
A.非供款性的社会救助
B.供款性的社会保险
C.政治性的社会救助
D.非政治性的社会救助
E.中立性的社会保障 6、郑功成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包括了如下必备要素:( ) 。
A.依法建立
B.突出以人为本
C.具有经济福利性
D.属于社会化行为
E.属于企业化行为 7、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 ) 三大部分。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家庭服务
E.企业保障 8、从层次上划分,则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 。
A.政治保障
B.经济保障
C.服务保障
D.精神保障
E.组织保障 9、一批社会学名著通常被视为社会保障基础性的理论源泉,如:( ) 。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培根的《新大西岛》
C.莫尔的《乌托邦》
D.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E.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 10、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在总体上包括以下层面:( ) 。
A.社会保障学的基础理论问题
B.社会保障学的专业应用理论问题
C.社会保障学的数理结构问题
D.社会保障学的操作技术问题
E.社会保障学的管理理论问题 11、在总目标的指引下,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 ) 。
A.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B.促进科学文化发展
C.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
D.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E.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2、社会保障属于( ) 范畴。
A.思想政策
B.教育政策
C.社会政策
D.公共政策
E.私人政策 13、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 ) 。
A.防控风险功能
B.稳定功能
C.调节功能
D.促进发展功能
E.互助功能 14、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在( ) 等广泛领域。
A.政治
B.经济
C.社会发展
D.文化娱乐
E.科学技术 15、社会保障的促进发展功能,表现在社会发展领域有如下几个方面:( ) 。
A.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及其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使社会生活实现良性循环
B.能够促进遭受特殊事件的社会成员重新认识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C.能够促使社会成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更加努力地为社会工作
D.能够促进政府有关社会政策的实施
E.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16、社会保障机制含有:( ) 。
A.风险分散机制
B.风险共担机制
C.社会稳定机制
D.社会互助机制
E.风险集中机制 17、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 ) 等方面。
A.公平性
B.社会性
C.福利(互济)性
D.法制规范性
E.多样性及发展性 18、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的公平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A.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B.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C.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D.保障内容的公平性
E.保障深度的公平性 19、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
A.制度的开放性
B.筹资社会化
C.服务社会化
D.管理社会化
E.监督社会化 20、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通常包括:( ) 。
A.公平原则
B.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C.责任分担原则
D.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E.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原则 2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与历史上的救灾济贫在( ) 等方面有着相同之处。
A.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
B.调节经济活动
C.维护社会稳定
D.解除部分社会成员生存危机
E.发展政治文明 22、划分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标志主要有:( ) 。
A.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C.政府介入的程度
D.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E.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 23、考察社会保障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影响其进程及状态的重要因素是( ) 等。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道德因素
E.政治因素 24、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作为依据,社会保障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发展实践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 。
A.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
B.贫富差距悬殊阶段
C.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D.现代社会保障阶段
E.社会成员共同富裕阶段 25、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划分为以下发展阶段:( )
A.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
B.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
C.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D.社会优抚型发展阶段
E.社会互助型发展阶段 26、在中国,最富有特色与创见的官办慈善事业,莫过于( ) 两种救灾济贫方式。
A.兴办慈善团体
B.仓储后备
C.以工代赈
D.组织民间慈善活动
E.鼓励邻里帮助 27、在中国历史上被关注的民间慈善活动的典型有;( ) 。
A.宋代范仲淹举办的“义田”
B.朱熹的“社仓”
C.刘宰的“粥局”
D.清代熊希龄举办的慈幼局
E.王夫之举办的“药斋” 28、慈善事业时代是( ) 共生的时代。
A.宗教慈善事业
B.官办慈善事业
C.民间慈善事业
D.家庭慈善事业
E.国际慈善事业 29、对从慈善事业发展到济贫制度确立与发展的时代社会保障活动,可以作出如下评价:( ) 。
A.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
B.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C.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
D.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
E.保障效果是不良型 30、德国著名的《社会保险法典》包括:( )
A.疾病保险法
B.工伤保险法
C.老年与残疾保险法
D.孤儿寡妇保险法
E.社会安全法 31、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有:( ) 。
A.尊重本国的国情
B.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C.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D.努力追求社会化
E.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 32、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主要有:( ) 。
A.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
B.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
C.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
D.努力追求社会化,影响国家竞争力
E.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亦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33、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福利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 ) 。
A.削减福利支出
B.调整福利结构
C.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D.引入私营机制
E.增加福利项目 34、从 20 世纪 70 年代,在社会保障领域,美国的政策调整或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A.指导思想的调整
B.目标的调整
C.内容的调整
D.方法和程序的调整
E.重视私营机构的作用 35、1955 年 12 月 29 日,国务院发布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有:( ) 。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
C.《关于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时计算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试行办法》
E.《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 36、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基本框架由( ) 三大板块组成。
A.国家保障
B.城镇单位保障
C.农村集体保障
D.家庭保障
E.个人自我保障 37、1993 年 11 月 14 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认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
E.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38、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A.国民的社会保障观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B.社会保障体制更加高度集中
C.制度转型任务基本完成
D.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得到确立
E.社会保障已经覆盖全社会 39、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
A.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B.立法滞后
C.社会保障制度转型任务基本完成
D.责任模糊
E.新制度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40、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分目标主要包括:( ) 。
A.尽快实现制度定型
B.维系整个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C.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并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D.促使新制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E.在与时代保持适应的条件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